top of page

台灣 兒童美術發展

台灣的兒童美術發展史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隨著社會的變遷和教育體系的發展,兒童美術逐漸成為教育的一環。以下是一些重要時期的發展歷程:

舞台佈景設計(12).jpg

  1. 日治時期(1895-1945):

    • 在日本統治下,台灣的教育系統受到日本的影響。在學校裡,兒童開始接觸到基礎的繪畫和手工藝,這可視為兒童美術的早期發展。

  2. 戰後初期(1945-1960):

    • 中華民國政府接管台灣後,教育制度進行改革。兒童美術逐漸被納入學校課程,但當時的教材和課程仍受到國內外的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影響。

  3. 兒童美術教育的推動(1960-1980):

    • 在這段時期,兒童美術教育逐漸受到重視。教育機構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表現力和創造力,推動校內和校外的美術活動。

  4. 社會變遷與國際交流(1980-2000):

    •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價值觀和教育理念也發生變化。學校和社區開始舉辦更多的藝術展覽和比賽,提供孩子們展現才華的機會。

    • 台灣與國際社會的交流增加,兒童能夠更容易接觸到國際藝術潮流,這對其藝術素養的提升有所助益。

  5. 多元發展與資訊科技時代(2000年至今):

    • 數位藝術和多媒體藝術逐漸融入兒童美術教育,孩子們有機會使用新科技媒材進行創作。

    • 社會對於兒童藝術的價值認識不斷提升,學校、藝術機構和社區提供更多的支持,推動兒童美術發展。

綜合而言,台灣的兒童美術發展經歷了不同時期的變遷,由最初的基礎教育階段逐漸發展成為注重培養創造力和表達力的多元教育體系。這種發展有賴於教育機構、家庭、社區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柱印.png

我是Colum 

賴老師的手繪兒童戲劇舞台大佈景_網頁相片.jpg

謝謝您的留言 我會盡快與您聯絡

  • Instagram
  • facebook-square

© 2023 by  Designs by BIG COLUM ART STUDIO 0930198031

bottom of page